在土地革命时期,我军曾有两支以“红二十九军”命名的部队,其中一支为陕北红29军,另一支为陕南红29军。本文所要介绍的,正是陕北红29军的领导人和这支部队的历史。
1936年3月,为了加强陕北地区的红军力量,中央军委决定派遣萧劲光同志前往中宜地区,组建红29军。根据萧劲光的指示,陕北宜川独立第一团和富县独立第二团被合并,正式组成了红29军,标志着陕北红29军的诞生。
陕北红29军成立时,队伍规模约为1200余人,军事指挥体制也已初步建立。萧劲光担任军长,朱理治为政委,谢嵩担任参谋长,刘随春则负责政治部工作。
谢嵩,原名谢晓云,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,是一位在红军早期有着丰富经验的指挥员。曾参加过平江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建设,历任红五军特委大队大队长、红七军55团团长、红三军团四师12团团长等重要职务,并曾担任陕甘省军事部参谋长和红29军的代理军长等职务。
展开剩余75%刘随春,1910年生于湖南平江,早年加入革命队伍,参加了平江起义和长征。作为彭德怀将军的老部下,他在红三军团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。刘随春曾担任过红三军团多个重要职务,包括政治部党支部书记、教导员和政委等,参与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“围剿”战斗、长征以及东征等多次重要战役。特别是在八路军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建设过程中,他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解放战争时期,刘随春被派往东北工作,先后担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、四野49军副政委等职务,为解放东北、华中和华南做出了重要贡献。1952年,刘随春因病在广西去世,享年42岁。
陕北红29军成立后,在萧劲光和谢嵩的领导下,积极展开游击战,配合中央红军在1936年展开了东征战役。红29军与红军主力一道东征山西,成功捍卫了黄河安全,取得了黄河保卫战的胜利。
在红29军东征期间,作为军长的萧劲光接到了中央的调令,随即回到了军委复命。此后,红29军的指挥权先后由李仲英和谢嵩接任。1937年8月,随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,红29军也并入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备第2团,随之解散,红29军的番号正式取消。
尽管陕北红29军存在的时间较短,但这支部队的三任军长在后来的革命历程中皆有卓越成就,尤其是萧劲光,他在新中国成立后,成为了开国大将之一,继续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。
萧劲光是一位深具军事才华的将领,也是毛主席亲自任命的终身海军司令。在新中国海军发展史上,萧劲光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在担任红29军军长之前,萧劲光曾是红三军团参谋长。1936年,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后,萧劲光奉命前往宜川和中宜地区组建红29军。1937年,随着红军的改编,萧劲光调任后方军任职,很快便成为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。新中国成立后,萧劲光不仅在军事上有杰出贡献,还在教育和理论研究领域有较高造诣,毛主席因此任命他为海军学校校长。1955年,萧劲光与其他九位将军一同被授予了大将军衔。
李仲英,1910年生于陕西安定瓦窑堡,是陕甘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。李仲英年轻时曾加入红军,与贺晋年、郝兴明等人共同参与了安定、绥德及米脂等地的战斗,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。在抗日战争爆发后,李仲英被任命为八路军120师359旅参谋长,成为西北红军中唯一的旅级干部。然而,因旧伤复发及需要在后方工作,李仲英在1938年返回后方,先后担任了八路军留守兵团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等职务。李仲英在解放西北和山西大同的战斗中有着显著贡献,并担任了西北野战军的多个职务。然而,因长期吸食鸦片并在党内民族政策执行中出现失误,1952年,李仲英在“三反”运动后被调往地方工作,最终担任了陕西省副厅级干部。李仲英于1961年2月4日因病去世,年仅51岁。
谢嵩,原名谢晓云,1924年投身湘军,随后与彭德怀一起参加平江起义,成为红三军团的重要将领。谢嵩以勇猛著称,特别是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中的大洋嶂战斗中,他带领部队击退敌军,极大地提升了红军士气。红军进入陕北后,谢嵩加入了红29军,并在抗日战争期间转至山西,担任八路军游击第一路纵队司令。1937年底,在回延安途中遭遇车祸,不幸身亡,年仅35岁。
陕北红29军的三任军长,虽然两位未能长寿,谢嵩英勇牺牲,李仲英因病去世,唯有萧劲光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将。无论他们的命运如何,这支部队的历史仍然闪耀着革命的光辉,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在线配资开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