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近期,长三角多地官宣将从今秋起试行中小学春秋假。根据目前公布的放假安排,秋假主要集中在11月,为期3天。这也就意味着,算上临近的周末,这些地方的中小学生将在“五一”“十一”以及寒暑假之外,额外获得一个长达5天的“小长假”。
以浙江省为例,宁波、湖州、嘉兴、金华兰溪、台州椒江、台州三门、台州天台等地的2025年秋假时间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,与周末的15日、16日衔接,形成5天假期。衢州的放假时间暂定为11月19日至21日,与周末的22日、23日衔接,形成5天假期;金华(除兰溪)秋假时间普遍安排在11月21日至25日,同样是与11月22日、23日的周末衔接,形成5天假期。
学生喜提新的“小长假”,留给各地文旅时间却已经不多了。面对下月就将到来的秋假,相关“备战”工作现在就应该抓紧提上议事日程。
从媒体的相关报道看,家长群体对于春秋假的态度总体积极,同时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出游意愿。旅游行业的共识是,一名儿童出游,能带动1—2名甚至更多成人的旅游消费。考虑到春秋假是学生群体“特供”,其拉动作用不可小觑。同时,11月是传统的旅游淡季,秋假的时间安排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旅游行业普遍存在的“旺季过旺,淡季过淡”情况,提升淡季旅游市场需求。综合来看,对各地文旅无疑是一个利好。
长三角地区文旅资源富集,如何抓住春秋假这一机遇,促进旅游消费,是摆在各地文旅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。
一方面,加强接待能力,提升游客体验,始终是地方文旅发展的关键所在。相关工作固然应该更多在日常下功夫,但是面对旅游市场出现的新变化,有针对性地“突击”,才是“备战”春秋假的题中应有之义。与此同时,春秋假也是一块试金石,检验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。随着国内旅游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回暖,每逢旅游旺季,舆论场上有关旅游的吐槽时有耳闻。有鉴于此,各地应高度重视,及早做好相关应对策略,亦可考虑部分“移植”寒暑假期间的举措和经验,避免春秋假这一“新旺季”也成为吐槽的重灾区。
另一方面,各地文旅也应进一步创新,为学生群体和亲子游群体量身定制更丰富、更有特色的旅游产品。近年来大热的“跟着课本去旅行”,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思路。只要设计得当,亦有机会造就新的旅游热点,在潜在的“新旺季”中脱颖而出。
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,这场始于教育领域的政策调整,对长三角旅游生态重塑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面向中小学生的春秋假试点只是起点,未来传统的旅游淡旺季之分必将逐步消融,取而代之的是全年度、多样态的文旅消费新场景。而这种转变,也将是对各地文旅发展水平的又一次检验。
栏目主编:陈抒怡
在线配资开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