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5日,天津华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在北交所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,该公司已收到第一轮审核问询函,问题主要有,研发生产模式与创新特征,业绩变动及毛利率波动合理性等。
据悉,华来科技本次IPO在6月30日正式受理,本次保荐机构为国投证券。
问询函中提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研发生产模式及创新特征存疑。据此前公开文件,华来科技主要从事研发设计,以委外加工模式开展生产,试产试制车间产成品用于研发活动或销售。华来科技各报告期研发投入分别为6,241.88 万元、7,606.35 万元和 7,463.73 万元,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.07%、7.30%和8.42%。
北交所指出,目前华来科技研发流程不明确,未披露研发业务流程图及各环节工作内容,客户在研发阶段的合作模式、对研发进程的影响、研发成果复用性不清晰。
委托加工模式存在风险。自身不从事生产的商业合理性存疑,与代工厂的合作协议中技术成果保护措施有效性不足,存在被代工厂替代的风险。
研发费用核算准确性存疑。研发费用与研发项目、技术创新的匹配性不明确,研发与试产试制、技术服务的界限模糊,研发人员、领料的核算可能存在混淆。
北交所要求公司补充:①披露研发业务流程图、研发流程各环节主要工作内容。 ②说明报告期内客户与公司在研发阶段的主要合作模式, 研发项目是否存在专为满足特定客户需求而开展的情形,研发成果是否均具有复用性,客户对研发进程的具体影响,认可产品方案后继续开展研发活动的具体内容。③说明公司产品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形成过程,客户评价、认可产品方案并形成订单的过程及主要标准,报告期内公司向主要客户提供、被认可及形成量产的各类产品方案的数量、各类量产产品销量、销售收入以及对应的客户产品名称及型号。④结合公司与委托加工厂商、客户相关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, 各方权利义务的约定情况,说明公司对技术、产品方案等研发成果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有效性,是否能够形成技术壁垒,是否存在客户及其他供应商、代工厂商自行使用相关研发成果的情形;公司自身不从事生产环节的商业合理性,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;结合前述情况进一步补充披露采用委托加工方式进行生产的风险。
不仅如此,公司在关联方披露以及关联交易公允上也遭到北交所的质疑。根据申请文件,公司称Wyze为报告期内发行人第一大客户。报告期内,公司主要关联交易包括向小米通讯采购WiFi 模块、电源适配器、USB线、芯片等,向小米科技采购生态云服务,向小米有品支付电商平台服务费;向小米通讯以固定价格模式和业务分成模式销售定制产品,向 Atom 销售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。
北交所提出疑问,第一大客户 Wyze 是否为关联方未明确?披露是否可能存在不完整?同时,与小米通讯的采销业务(如采购 WiFi 模块、销售定制产品)价格形成机制、信用政策与非关联方存在差异,公允性需验证。
业绩方面,华来科技主要采用ODM模式与客户合作,定制化品牌收入占比超96%,前五大客户销售集中度 95%左右。同时,公司业绩存在波动,营业收入先增后降,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逐年上升。报告期内利息净收入及汇兑净收益金额合计分别为1,982.62万元、810.97 万元和 3,667.09 万元,占同期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24.73%、9.12%和38.22%。2025年一季度,公司营业收入、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较同期存在下滑。
北交所对业绩波动合理性及与主要客户合作稳定性提出疑问。要求公司结合主要客户销售模式及渠道变动、战略调整、收入规模变动等因素,说明2023年、2024年对主要外销客户收入变动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。
在线配资开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